ps:二更了,再求几张月票,请多多支持,谢谢了。
且说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之中隐藏了不少记者,这些记者并不是真心实意想来的,只不过上头有令,才不得不跑这一趟。
在这些记者的心里,一个博物馆罢了,能有什么新闻素材?再说了,现在已经过了旅游的旺季,故宫都没新闻点了,更何况是小小的私人博物馆。
但是天大地大不如领导大,上头已经吩咐下来了,除非你不想吃这碗饭,不然再怎么不情愿,也只好乖乖过来。
也难怪这些记者不太乐意,毕竟亲自跑新闻,和别人请去跑新闻,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其中的区分,也算是行业潜规则了,大家心里也应该明白,也不需要细表。
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情,反正这些记者还是来了。
来到博物馆之后,却惊讶的发现这里比想象中的热闹,而且好东西不少。
嗯,是不是好东西他们不懂,但是参观的人有不少是真正的行家
不过这些不是重点,毕竟东西再好,能好得过故宫吗?
新闻报道,最主要是趣味性?不是帮博物馆打广告呀。
没有足够的新闻点,最多能写一篇豆腐块大小的简讯,内容也是大同小异。
无非是说某某私人博物馆成立,馆藏十分丰富,吸引了许多市民参观。
这是最基本写法,如果要扩展的话,还可以从高层次描述,往改革开放、经济繁荣昌盛、政府大力支持、丰富百姓文化生活,具有了什么积极意义方面扯。
但是这样一来,记者用膝盖想都知道。
文章绝对过不了主编那关,肯定被枪毙掉了。
当然,也有机敏的记者,发现许多人都在观望空荡荡的大堂展厅,也隐约意识到好像有什么隐情,正准备进一步挖掘的时候,刘先生等一帮红学专家来了。
这一瞬间,许多记者顿时精神一振,知道事情有了转机,至少有足够的素材可写了。
之后。
通灵宝玉闪亮登场,却把一些记者迷得晕头转向,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。
就在他们懵懵懂懂的时候,刘先生喊出了通灵宝玉四字,更是犹如平地惊雷,一下子把他们炸醒了。
此时此刻,再迟钝的记者也意识到,这是一条大新闻,具有轰动性的大新闻。
一时之间。
有记者习惯性地掏出相机,打算有图有真相的时候,却被眼明手快的保安及时制止住了,就算他们掏出记者证也没用。
不是保安存心为难。
主要是不准拍照,这是博物馆的规定。
不仅是希夷博物馆有这个特殊条例而已,几乎是世界各国较大的博物馆,都有同样的规矩。
毕竟博物馆的一些东西在强光下会褪色。
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,自然不允许拍照。
当然,另外也是出于保密考虑。
毕竟博物馆的一些珍宝。
如果过度的曝光,有人看过了相片,就没有多少吸引性了。
为了保证新鲜感,自然不能让人随便拍照。
对此,一些记者十分无奈,发现和保安沟通不便,就想去找博物馆的负责人交涉,但是却发现已经找不到人了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